通過功率 MOSFET 技術創(chuàng)新加速提高效率
MOSFET 技術自問世以來就被廣泛認為是電源管理電路中開關的選擇。自 20 世紀 70 年代后期開始商用,垂直擴散 MOSFET (VDMOS) 結構率先滿足了電源開關的需求。1由于其卓越的開關性能和高輸入阻抗,MOSFET 迅速成為雙極技術的有吸引力的替代品。然而,它在電力電子行業(yè)的應用受到高導通電阻的限制,這限制了 VDMOS 的電流處理能力。在中壓 VDMOS 中,限制通道電流流入外延生長漂移區(qū)的本征通道電阻和 JFET 區(qū)域是總導通電阻 (RDS(on) ) 在漏極和源極之間(圖 1a)。
克服這一限制需要十多年的器件設計和工藝工程進展,終導致了 1980 年代后期個溝槽柵極 MOSFET 的商業(yè)化。通過在垂直方向上移動通道,該器件概念能夠在不對電流擴散產(chǎn)生負面影響的情況下減小單元間距。JFET 區(qū)域的虛擬消除顯著降低了導通電阻(圖 1b)。然而,單元密度的顯著增加不僅使溝槽 MOSFET 成為平面技術的競爭替代品,而且也帶來了顯著的缺點。
柵極-漏極電容(與外延漂移區(qū)中的溝槽-柵極滲透有關)和柵極-源極電容(溝槽柵極和體/源擴散之間的總電容)隨溝槽數(shù)量(即,隨單元密度)線性增加。連同導通電阻的次線性縮放,這顯著影響技術品質(zhì)因數(shù) (FOM) FOM g = R DS(on) × Q g。由于 MOSFET 通過其柵極端子進行獨特控制,因此柵極驅(qū)動器電路必須提供總柵極電荷(Q g)需要打開晶體管。在高開關頻率應用的情況下,的柵極電荷是可取的,因為它成比例地降低了驅(qū)動損耗??倴艠O電荷的一部分與控制漏極電壓瞬變的柵極到漏極電荷 (Q gd ) 相關聯(lián)。較高的 Q gd會影響瞬態(tài)速度,增加開關損耗并迫使使用更長的死區(qū)時間。很明顯,需要采取具體措施來減少總體柵極和柵極漏極電荷。

一個新時代始于引入電荷補償結構,利用與超結器件相同的原理。引入使用絕緣深場板作為柵電極延伸的器件,可以在關閉狀態(tài)下實現(xiàn)漂移區(qū)的橫向耗盡(圖 1c)。2橫向耗盡改變了整個結構的電場分布,允許在更短的長度內(nèi)阻斷相同的電壓。因為電場現(xiàn)在可以由更薄和更重摻雜的漂移區(qū)來支持,所以可以實現(xiàn)導通電阻的顯著降低。值得注意的是,場板(作為柵電極的延伸)導致反向傳輸電容 C gd的顯著增加(因此還有 Q gd和 Q g)以及對漏極電壓的非線性依賴性。